核心阅读
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造纸术的问世、印刷术的发明、照相机的使用、电影电视的兴起,每次新技术推动下的媒介革新,都有助于文艺生产力的解放
有人认为,当代新媒介能够通过数字化模拟所有现有媒介,这种“以无驭有”的力量打开艺术生产的无限空间,美和艺术正在借助新媒介不断融入现实
充分利用新媒介优势,使文艺真正承担好“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
随着信息科学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普及,融媒体、互联网+等新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文艺创作生产也相应呈现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化艺术变革规律,与时俱进地调整文艺创作生产方式,建设健康繁荣的文化生态,多层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是新媒介语境下文化艺术行业应当着力解答的重要课题。
技术进步释放文艺生产潜能
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的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往往是对旧媒介兼容与完善的产物,如电报之于书信、收音机之于留声机、电视之于电影,当一媒介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被其他媒介兼容时,新旧之别就显现出来。当然,旧媒介未必都会因此销声匿迹,例如电影大银幕、仿真声场和集体观影等特性为电视所不及,电影和电视至今仍然共存。
历史地看,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造纸术的问世、印刷术的发明、照相机的使用、电影电视的兴起,每次新技术推动下的媒介革新,都有助于文艺生产力的解放。当前,网络新媒介不仅催生出众多新的文艺形式,同时也在大幅提升文艺创新能力。在突破传播屏障、开拓创作视野的同时,新媒介还以促进艺术与技术深度交融、促进美学与科学交互增益的方式,深刻影响文艺生产理论与实践。
首先,新媒介超越时空的高效便利特性,使文艺创作门槛大幅度降低,极大解放文艺生产力。网络作家、网签歌手、数字画师等“网生艺术家”大批涌现,新媒介文艺社群数量之巨、崛起之快,史无前例。新媒介对文艺生产潜能的全面释放,使人类文艺版图为之一变。
其次,新媒介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有力推动艺术重塑,对文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产生深入而持久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领域大显身手,一次次为文艺审美创新带来惊喜。“媒介即艺术”的理念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文艺创造借助新媒介成为博采众长的跨领域综合行为。
再次,新媒介为文艺生产与消费打造出人机共舞的新平台,在提升文艺消费品质、丰富品类以及改善接受体验等方面收获丰厚。以阅读为例,各类阅读软件“攻城略地”,妙趣横生的数字出版声像谐和,网络阅读人机交互特性和自动检索功能,赋予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系列文字声像平台使阅读无远弗届,妙趣横生。
新媒介不仅改变文艺创作生产方式,也在改变文艺存在的基础。新媒介提供新的创作工具和手段、新的作品储存载体与流布通道。对受众来说,新媒介成为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新媒介既是文艺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也是文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
文艺创造借助新媒介升级迭代
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文学就是新媒介催生的文艺新品类。数以万计的在线作家以日更两亿字的速度,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小说创作规模和文学传播奇观。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在视频领域,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鲜形态层出不穷,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
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窄播”使传播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粉丝需求。因此,无论是视频网站精细的内容分类,还是网络文学的创作类型,都能与其受众精准匹配。跨媒介艺术消费更是强化深度体验,一部优秀的系列作品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有针对性地定制和分发内容,有效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支持。
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取长补短与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依存、彼此助益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愈加完备。比如,一部优秀网络小说,可以延展出影视改编、动漫制作、游戏开发、音频传播等产业链价值。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出版后,各种版本的衍生品纷至沓来,话剧、电影、电视剧风行一时,相关游戏改编和视频混剪数不胜数。新媒介语境下,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文艺生产的常规路径,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作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李可《杜拉拉升职记》南海出版公司(图片来源:豆瓣)
文艺受众广泛参与到文艺创造活动中。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式的网络艺术传播,不仅使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艺术作品,还可以随时发表意见。通过网络小说跟帖和视频网站弹幕,受众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自主性更强的“用户生产内容”,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通过便捷的数字平台发布内容。网络作者、视频博主、网红主播,这些新兴行当正在为文艺创造注入无穷活力。这种“产销”二重身份渐趋融合的情况,在新科技艺术中同样常见。大型交互剧《梦·镜》借助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使观众通过感应墙进入如梦如幻的神秘剧场,演员与观众的“高交互”体验令人耳目一新。
新媒介文艺创造前景广阔
有人认为,新媒介能够通过数字化模拟所有现有媒介。这种“以无驭有”的力量,正打开艺术生产的无限空间,美和艺术正在借助新媒介不断融入现实。
可以看到,媒介技术仍在日新月异的升级迭代之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媒介技术有望实现艺术重塑。小说写作程序“电脑作家2008”以托尔斯泰的18部作品为基础创作《真爱》,行文风格仿若托翁再世;《再见,表情》等虚拟现实作品,将计算机图形等技术与新媒介叙事方法应用于艺术生产,产生震撼视觉效果。新媒介不仅是影响艺术生产的创新因素,而且是不断改变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的技术力量,人机共舞的时代悄然降临。
新媒介突破传统文艺生产传播模式,为当代文艺繁荣开辟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随着文化艺术产业链快速延伸,新的文化艺术生态呼之欲出。新媒介条件下的文艺创作生产也被寄予“创新性”“精品化”“新高峰”的期许。从新风扑面到佳作迭出,新媒介文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文艺创作生产在价值引领和审美引领方面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介优势,使文艺真正承担好“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作者: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