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阅读助力全民阅读(高峰之路)
核心阅读
全息阅读指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知识交流活动。全息阅读将给人类的阅读理论与实践带来重大变革,重塑阅读价值链
阅读是通过媒介实现的。从口口相传到创造文字、印刷、电子媒体再到现在的万物互联,人们不断探寻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连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当下我们正处在从多屏进入跨屏的关键时期。如何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全息产品,再通过全息平台向用户提供多维、非线性、交互、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需要知识产品生产者、阅读服务提供商做好充足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数字阅读正在朝着基于全媒体的全息阅读方向发展和升级。所谓全息阅读就是指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知识交流活动。全息阅读将给人类的阅读理论与实践带来重大变革,重塑阅读价值链。
4月23日,第六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首次在线上举行。此次大会主题是“e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突出“5G+,新阅读,新体验”特色。这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要之举,更是适应数字阅读未来发展的创新举措。
媒介形式不断迭代升级
当前,数字阅读、云端知识消费、网络互动、多场景应用成为全民阅读的最新形式。在疫情防控期间,50余家数字阅读企业开放80多个免费阅读专区,仅在2月,用户浏览量就超过52.8亿人次,阅读量超过72.2亿人次,阅读时长超过3.3亿小时,下载量超过2.4亿次,新增注册用户突破1亿。人们日渐养成的数字阅读习惯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我国数字阅读产业不断壮大、迭代升级奠定重要的用户基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形成阅读新风潮和产业新风口。
阅读是通过媒介实现的。从口口相传到创造文字、印刷、电子媒体再到现在的万物互联,人们不断探寻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连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当前,人们的阅读活动正在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革新。阅读资源日益数字化、阅读方式日益网络化、阅读消费日益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阅读以及知识生产与消费的流程与方式。
知识创造生产全员化
阅读活动价值链上游是知识的创造与生产。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完全以作者为中心,尤其以专业作者为中心,这就是专业生产内容。但是在网络社会,网络平台、用户参与、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等大幅度提高了知识生产力水平,生产要素增加,生产关系更为复杂。原来的以作者为中心正在变为作者与用户双驱动,用户可以直接创造生产信息和知识,从而诞生大量的用户生产内容。我国数字阅读的头部企业都汇聚大量网络用户生产内容,其中,广受欢迎的网络文学就是较为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改变,值得关注和期待。这主要体现在创造与生产的众智化,即人(作者)与人(用户)互动,以及人(作者、用户)与机器互动,可称之为“知识众创”。这样基于人人、人机交叉互动进行的知识创造生产等活动,在网络社会中成为新现实。它可以减少以作者为唯一中心的偏狭与局限,避免单一领域和学科产生壁垒与分割,通过各学科各领域的融合、交叉,拓展、深化和丰富人类新的知识领域和体系。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成为知识创造、内容创意的重要力量。有学术团队正在研究这种“群体智慧”,其内核就是研究人人、人机群体共同进行内容创意、创造与生产等活动。
读者在图书馆体验听书机
信息表达传播全介质化
阅读活动价值链中游是知识的表达与传播。传统的知识表达与传播通过文字与图形等符号,主要以纸质等为媒介进行。网络社会中阅读的符号、介质、手段、渠道、平台和业态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依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式。
具体而言,除文字外,图形、视频、音频等交互、沉浸方式正在成为知识传播新手段。传统纸质阅读乃至数字阅读更多还是平面的、二维的、线性的呈现方式,而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高带宽等优势,将迅速带来视频与音频等非线性内容的大爆发。可以看到,知识类直播、音频、视频,乃至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的交互、沉浸的全息知识体验将大规模放量。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视听阅读增长非常迅速。截至2020年2月,抖音上读书类短视频数量为973万个,累计播放量超2255亿次,今日头条读书类内容为1864万条,总阅读量超5701亿次。就阅读平台、知识传播平台而言,传统纸质图书和平面化电子阅读器还会持续应用,但5G的到来将给用户带来更多样化的选择和更全息的体验。从知识传播渠道来说,可供阅读的屏幕正从电子阅读器或者手机这样的单屏,进化到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乃至电视等进行不联动的多屏阅读,继而将升级到多个屏幕一号打通、一键操作或语音联动的跨屏时代,最终发展到全息、沉浸的无屏时代。当下我们正处在从多屏进入跨屏的关键时期。如何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全息产品,再通过全息平台向用户提供多维、非线性、交互、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需要知识产品生产者、阅读服务提供商做好充足准备。
读者在使用电子阅读器阅读
阅读流通消费全场景化
阅读活动价值链下游是知识流通与消费。传统阅读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全民识字率、国民阅读习惯、图书馆人群覆盖率等都直接影响知识的流通与消费。在网络社会,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弥散化是物联网发展的结果,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得物联网成为现实,万物皆联,万物皆媒,车联网、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全息移动终端等,都可以成为知识流通与消费的平台,从而成就阅读活动的全程化、全景化、全员化。
全程化意味着阅读活动可以在各个时间段发生。全景化意味着阅读活动能够覆盖各个场景,不论个人还是群体,不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休闲,不论身处移动还是静止状态。比如医生在手术中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实时与医用数据库等进行联动,快速寻找解决方案。全员化则意味着覆盖用户更加精准和下沉,知识流通将更加智能精准地到达对象群体和个体,海量内容与全体用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需求与供给的高度匹配。全息阅读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据《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人均阅读量达到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数字阅读增长趋势显著高于纸书阅读。当前内容生产商、数字出版商、数字阅读平台运营商高度重视快速增长的数字阅读市场,积极加入到数字时代知识创造、生产、传播与消费大军中,助力日益全程化、全员化的全息阅读时代。最近,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抖音等多家机构发起“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尝试强化作者与用户互动,利用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与全媒体平台,提升用户阅读体验,是全息阅读的一次尝试。
真正实现全息阅读,优质内容是王道,全息平台是基础,全程全景是关键。我们相信,全息阅读能够助力全民阅读,基于全息阅读的全民阅读有助于实现知识全民化、全民知识化的目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胡正荣,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