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啄木声声>正文

啄木声声 | IP剧应以内容创作为主导(谢诗慧)

2018-02-01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谢诗慧 收藏

      开栏的话:《啄木声声》是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光明日报文艺部联合开办的专栏,旨在对当前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等存在的不良倾向进行批评、剖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发扬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啄木鸟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近两年,各大卫视黄金档涌现了一批内容丰富多样、质量良莠不齐的IP改编剧。对于许多原著粉丝来说,IP剧能将原来对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内容的想象化作真实的影像,这使得作品往往在拍摄播出前就已坐拥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再加上很多IP剧喜欢找粉丝众多的“小鲜肉”“小鲜花”参演,两种“粉丝经济”融合在一起,带来了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但对经济效益的过分看重,使得部分IP剧的制作方、创作者一门心思关注“情境”的再现和“演员”的影响力,减少了打磨剧本、演员表演、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呈现出来的粗糙制作和“狗血”剧情让人无法直视。近日,《将军在上》《何所冬暖何所夏凉》《海上牧云记》等IP大剧的收视口碑皆不尽如人意,可见单纯追求“短平快”的IP剧制作模式正在消磨观众的信心,消耗市场的红利,使IP剧创作呈现疲态。

  深究其因,IP剧作市场的疲态,与IP剧创作、制作的“不讲究”有关。在创作层面,大量的历史IP剧缺少对历史的严谨考究,使得剧作错漏百出。比如,《秦时丽人名月心》让秦王嬴政和刺客荆轲成了情敌,让人大跌眼镜。在主旨立意方面,有些改编剧也出现了偏差。比如,《欢乐颂》被拍成了“金钱颂”,创作者“嫌贫爱富”,使作品中充斥着对富人的膜拜和对穷人的鄙视。在制作层面,制作方为了招徕粉丝群体,让一些徒有颜值却缺乏专业历练的流量明星担纲主演。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剧中拼命植入广告。于是在一些作品中,某品牌泡面成了深更半夜人们要特意跑去饭店品尝的珍馐美味;主角老丢工作,然后又很快能在某求职网站上找到工作……这些生硬插入商品广告的行为严重消解了作品应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创作弥漫着浓重的商业气息。无论是创作层面还是制作层面,如此漫不经心的改编,只会浪费IP原有的艺术价值,消耗中国观众对IP改编剧的信心。

  IP改编剧并不“天生畸形”,诸如《琅琊榜》《伪装者》《甄嬛传》等均是收视和口碑双赢的优秀作品。但为何偏偏这一领域成了烂剧和雷剧频现的重灾区?究其原因,还是创作者、制作方在对IP盲目崇拜、对明星狂热追逐等错误理念的指导下,忽略了对艺术创作和产业运作规律的坚守所致。在影视界追求“短平快”的浮躁风气盛行的背景下,很多投资方误将本身已自带粉丝和话题的大IP当成“硬通货”,对IP的抢购囤积,导致了IP价格飙升。为了使项目尽快变现、资金快速回笼,一些制作方在剧集的生产过程中忽略了艺术创作和产业运作规律,大幅度缩短制作周期和创作成本,无法保障基本的制作水准。而部分播出平台为吸引观众,在购片时相较于剧作质量,更看重明星阵容,大量粗制滥造的流量明星作品涌上荧屏和视频网站,IP改编剧朝着明星崇拜的歪路上越走越远。

  从《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制作精良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刷爆朋友圈可以发现,观众并非美丑不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上牧云记》《将军在上》等拥有大IP剧遭到退片的传闻。这说明流量与话题是可以分离的,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观赏行为的日趋理性,单凭一个概念、几个明星或一些话题,而非优质内容本身,很难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对作品的持续关注。因此,IP改编剧急需从粗制滥造、明星话题为主导向内容创作为主导的市场转变。在这股盲目迷信、疯抢囤积IP的风潮冷静下来,挤掉泡沫之后,行业终会回归理性。

  若想拯救IP改编剧创作,令其重新焕发生机,除了选取适合改编的IP,还需辅以“慢磨”“精调”之法。十年网文沙里淘金积攒下来的那点存货,经过这两三年的影视化已经消费过半。真的IP能历经时间的磨砺,能被不断地重写,诞生于21世纪初的这一批网文IP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不是真的IP,影视化是它们必须跨过的第一道大坎。好的IP影视改编能沉淀为IP的新层面,进一步丰富、养育一个IP,而坏的影视改编只会杀鸡取卵地消耗它。

  (文/谢诗慧)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