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董雷的山水画新作:沉厚显清逸 密致见旷远(陈明)

2024-08-22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明 收藏
沉厚显清逸 密致见旷远

——评董雷的山水画新作

神女烟霞(国画) 200×240厘米 2023年 董雷(图片选自《中国文化报》)

新时代以来,中国画创作进入一个多元发展的阶段,题材内容、艺术语言、风格形态均形成丰富的格局。其中,当代山水画创作最令人瞩目。一个重要特征是,一批年轻的画家脱颖而出,成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力量。他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中,面临着纷繁复杂的信息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在创作理念、创作方法上更为开放、多样,特别是在主题性中国画创作中获得新的拓展。在当代青年山水画家中,中国国家画院的青年国画家董雷以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精益求精的创作心态、清雅厚重的笔墨语言为人所关注。在不断地笔墨耕耘和探索中,他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找到了自己的创作路径,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董雷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经历过美术院校的本科和硕博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期而充分的美术学训练,因而他的山水画创作天然带有一种学院派的气质,在其作品中体现为雅致温厚的艺术语言和厚重的人文修养,这在青年一代艺术家中是很难得的,这也为他进一步的山水画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

董雷的山水画语言讲究笔墨的酣畅和清秀。用笔上,他注重线的起承转合与墨色的交融,在畅快运线的同时,建构出画面的精神气象:清华爽秀,旷然会心。墨色的变化,在他的画中是值得注意的另一个特点。他精心而稳重地将墨的浓淡干湿构建在整体的画面章法中,使之与线的灵活形成一种结构关系。用笔用墨,互为表里,赋予画作秀洁妍雅的品格。他的创作笔墨细密清雅而不失沉着;构图章法开阔而灵活多变;风格清逸而气象正大,这在其近期创作的《跬步江山即寥廓》《山河锦绣 悠然浩荡》《神女烟霞》《万壑千岩锁云烟》等作品中可见一斑。

以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神女烟霞》为例。这件作品尺幅巨大,以长江三峡的神女峰为创作对象,宏阔的构图、层次丰富的笔墨表现出三峡风光的雄阔壮美和奇绝秀丽。在这幅画中,他以染衬勾,皴擦灵活多变,笔墨的酣畅与勾画点染的灵动,使得画面丰富而虚实得当,意境苍茫而浓淡相宜。在构图章法上,董雷以鸟瞰的角度来构建画面。这种建立在传统“游观”基础上的观察方式为其作品的铺陈和阐释带来了丰富的空间。因此,这件作品就超越了“风景”的范畴而成为承载着文化内涵的“山水”,特别引入陆游“杂兴”诗意更使作品获得了一种澄怀味象的情怀,也赋予“神女”以文人化的意蕴。作为主题性山水画创作,董雷在这件作品中不仅呈现出他对于主题、题材的认识,同时也将自己对于祖国山河以及人文历史的理解注入作品中,赋予作品浓厚的人文意境和时代精神。

人文意境始终是董雷山水画创作的追求,但他又在其中融入了北方大山大水的宏远气魄,因而画面既有笔墨的清润氤氲,同时也有了正大宏阔的气象。《跬步江山即寥廓》《山河锦绣 悠然浩荡》两件作品,都呈现出辽远深阔的景象。《跬步江山即寥廓》近景墨色浓厚,笔墨细密,山峦层叠,远山掩映于云雾之中;《山河锦绣 悠然浩荡》以刚健的线条和浓重的墨色,勾勒渲染出层次丰富的大山和云海,意境苍厚而浑莽,点出了“山河锦绣、悠然浩荡”的主题。与这两件作品不同的是,《万壑千岩锁云烟》一作笔墨清丽雅致,以线条勾勒山石,略加渲染,线条的穿插组合构建出画面的骨架,淡雅的设色为山川万象增添了清润之气,使画面的气韵清俊高雅。董雷的山水画中还寄寓了很多对山水田园生活的诗意向往,这种向往与体验,是以一种传统的语言程式呈现的。其笔下的山麓平川、芳树甘泉,如同都市人群中所向往的仙境,是一种精神象征。他的很多作品从写生中来,但又脱离实景实地的束缚,是一种理想的山水画空间。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从“以形写神”,到“以神写形”,需要经历一个精神层面的过程。因此,在山水画创作中,对于神的把握以及处理形神关系,是至为重要的,只有超越形体的层面才可进入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

尽管董雷山水画的创作主题、内容与传统有着紧密的关联,但无论是作品立意、语言还是风格,都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得益于他在山水画创作和人文修养上的深耕,以及对于当代文化的汲取和转化。

作为当代青年山水画家,董雷的绘画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出在古今中西文化相互影响、交融背景下传统型艺术的发展向度,并从中可以体味到传统艺术的蓬勃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陈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在探戈的国度看展览——对阿根廷美术展览机制与批评体制的观察 (陈明)

自塑:中国当代油画的更新与重造(陈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