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打开新时空
——柯琳《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出版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 柯琳 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布依族八音坐唱、朝鲜族盘索里、藏族甘南格萨尔说唱、傣族赞哈、侗族琵琶歌……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但少数民族的歌与舞并不单单属于音乐、舞蹈范畴,很大部分其实属于曲艺。少数民族曲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各异,包括说唱、歌唱、舞唱和杂艺等多种形式,但是当前关于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少数民族曲艺也远远不如汉族曲艺受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柯琳带领研究生完成的《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一书在今年5月份出版,就备受曲艺界关注。柯琳多年来关注少数民族曲艺,自2004年至今担任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评委,在评选过程中她愈加意识到少数民族曲艺一直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她多年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少数民族曲艺,也有意识地指导研究生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是曲艺界首次对少数民族曲艺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据悉该书成书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考证分析法、历史文化分析法、逆向历史研究法、资料数据库、田野作业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综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少数民族曲艺文化发展史、关系史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翻开书页就像进入了拥有庞大历史地理容量的曲艺文化时空。
该书内容丰富,上篇中试图建构起少数民族曲艺基本理论体系,对少数民族曲艺的定义、分类方法、表现形式、特征、基本功、题材类型、历史和现状及价值等做出详尽分析。本书指出“少数民族曲艺形成并流传于少数民族地区,是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杂艺表演为一体的,以说唱的方式叙述民族历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逸闻趣事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及人生哲理、祈福祝词等的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 。对少数民族曲艺的基本定义做出厘清,是体系建构的关要和基础。
中篇的一个大亮点是首次从语系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进行分类研究,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分门别类剖析。我国少数民族曲艺的相关研究,大多是按行政区划或民族来进行分类,但少数民族曲艺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性,即歌舞叙事,音乐性强。从语系角度入手,比以往的分类更客观、科学与完整,避免了分类的交叉与重叠,做到了清晰明了,严谨客观。另一方面,更便于研究同一语系下的民族曲艺文化,也更能梳理总结出相同语系下不同民族曲艺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实现全面解读。下篇则是少数民族曲艺的专题研究,对具体案例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55朵花与汉族共开竞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少数民族曲艺不可或缺,“听书唱曲”在历史上曾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通过对各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曲艺史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对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