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在拥抱时代服务人民中彰显最大价值
——写在习总书记发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而美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可以而且能够大有作为的黄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曲艺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曲艺作为中华文艺大观园中一门独特的艺术样式,在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大潮中,扎根沃土,说唱百姓,积极作为,越来越体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越来越被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
曲艺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在当下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曲艺是一切说唱艺术的统称,运用方言土语,采取叙述故事、抒情言志的方式,塑造典型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变迁,最具大众性和民族性,因而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摄人心魄的生活气息和回味无穷的隽永魅力,滋养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积淀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曲艺历来雅俗共赏,雅中透着俗趣,俗中含着雅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曲艺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基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时代点赞,为社会讴歌,为人民抒情,呈现出积极描摹百姓生活巨大变化,自觉引领社会风尚,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容和谐、充满活力、创新发展的生动景象。
曲艺素有“说书唱戏劝人方”的思想教育和社会教化功能,能够抚慰情绪、疏导心理、化解矛盾、温润心灵。当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的自主性、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其影响的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给曲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变挑战为机遇,踏着时代前进鼓点,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用自己熟悉擅长的艺术表达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抒写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华彩乐章,使曲艺重生活、接地气、亲百姓、连民心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传承和有力地弘扬,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欣赏和参与中得到乐的愉悦、情的熏陶、智的启迪、美的享受,使曲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巨大释放。
曲艺在奋发有为中发挥着文艺轻骑兵的作用
曲艺因其种类繁多、形式灵活、短小快捷、成本较低、通俗易懂、作用明显,被誉为“文艺轻骑兵” 。知名曲艺家往往多才多艺,能创造“一人一台戏”的效果。曲艺抓住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发有为,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功能和作用。
现实主义成为当前曲艺创作的时代强音。精准聚焦中国精神·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火热实践,热情讴歌人们寻梦追梦筑梦奋斗历程的优秀曲艺作品不断涌现。比如,山东快书小品《都是考官“惹”的祸》 、四川清音《莲花开》 、苏州评弹《牵手》等就是其中的代表,都是用极具故事性的微观叙述,以小见大,寓理于事,开掘人们的心灵世界。每每重要时刻、重大事件、抢险救灾,曲艺人总能第一时间反应、迅速行动起来,自觉创作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精品力作,向党、祖国和人民进行汇报,唱响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中华曲艺非常讲究写意取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史喻今、说事明义等艺术手法,重视见人、见事、见精神,最擅长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烛照生活、观照现实、洞悉世事、启迪未来。
生活照亮艺术,生活积淀的厚度成就曲艺的高度。生活永远是曲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深入生活,走进生活深处,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取灵感、提炼主题,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理解喜爱的艺术作品。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对曲艺来说,生活最亲近,群众最可爱。曲艺艺谚讲:“不隔语,不隔音,紧要的是不隔心。 ”深入生活,关键是要做到身入心入情入三者有机统一。曲艺界紧紧围绕人民群众骨子里感同身受的“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等鲜明主题,在城乡基层广泛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巡演” ;运用评书、大鼓、相声、二人转、快板、绍兴莲花落等深受人民欢迎的曲艺形式,深情讲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彰显了生活之美、人格之美、信仰之美,使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是曲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为人民服务是曲艺工作者的天职和光荣。曲艺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自觉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创作生产出一大批富有文学魅力、表现张力、价值感染力的优秀曲艺作品。例如,长子鼓书《起乳名儿》 、曲艺小品《一碗长寿面》 、大同数来宝《工钱》等作品具有生活底色、人文情怀,在业内叫得响、在舞台上立得住、在社会上传得开,深受群众追捧。曲艺界多年持续开展“送欢笑”文化品牌活动,曲艺工作者北上广袤黑土地,南下滨海鹿回头,东登海岛夫妻哨,西跨塞外祁连山,涉农田、进课堂、赴灾区、下矿井、走军营,汗水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给基层广大人民群众送去了温暖、播撒了快乐,引人向上向善向美。实践证明,人民的需要是曲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曲艺才能开拓新途,在服务人民中实现自己的最大社会价值。
注重加强对新曲艺力量的服务引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民营曲艺院团3000家,曲艺小剧场500个,曲艺工作室200个,曲艺自由职业者18万人,占全国曲艺从业者比例高达60 %。这些新曲艺组织、新曲艺群体和新曲艺自由职业者在开拓演出市场、助推产业发展、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传承曲艺艺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评奖办节、展演展示、研修培训、对外交流等服务平台和载体,主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努力在创作上指导、工作上扶持、在生活上关心,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技艺水平和道德水平,教育引导他们把追求个人理想之梦和繁荣发展曲艺事业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统一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有生力量。
曲艺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凝聚中华正能量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总结和梳理当前曲艺事业呈现的新亮点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不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曲艺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应该而且能够在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是曲艺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曲艺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应坚定文化立场,坚守艺术理想,坚持艺术操守,担当社会责任,切实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庄严职责。通过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多做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工作,多做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工作,多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工作,努力成为社会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当代曲艺人的智慧、才华和力量,助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守正创新是曲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曲艺艺术的薪火相传是一部不断守正创新的发展史。正确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地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创新是引领曲艺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曲艺生命长青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当格外珍视和挖掘蕴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曲艺元素和合理曲艺成分,礼敬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曲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重学习吸收其他姊妹艺术,巩固深化中外说唱艺术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中华曲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立足当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方能开辟曲艺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作品、出人才是曲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优秀的作品、杰出的人才是衡量一门艺术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是建设曲艺事业繁荣发展大厦的两块基石。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并身体力行: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德性是自己的立身之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脚踩坚实的大地,深入火热的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曲艺精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推进行风建设,锤炼人格修为,构建风清气正的曲艺生态,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我们回顾过往,筑牢文化自信;我们审视当前,坚定文化自觉;我们展望未来,实现文化自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曲艺这朵永远扎根于生活深处、永远盛开在人民心中的牡丹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璀璨和绚丽。
作者:姜昆 董耀鹏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