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办,北京杂技家协会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办,这是北京杂协的品牌活动,旨在为青年魔术师成长搭建平台。自2012年创办起,大会已连续举办了5届,活动包括魔术讲座、道具交流、大学生魔术比赛和优秀作品展演。今年与往年有些不同,除了在网上举办魔术分享会(讲座)之外,还将焦点放在了年轻人十分热衷的小剧场魔术表演上,面向全国征集评选了5部优秀的小剧场魔术剧目,以展演10场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并举办“小剧场魔术创新与发展”专家研讨会,为进一步培养魔术界年轻力量、推动中国魔术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小剧场魔术剧目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剧”,而是“魔术的剧”,是一种新的魔术表演形式。当然它是跨界的、混搭的、有剧味的。一般魔术都是纯粹的技术性的奇妙变化,“魔术的剧”为它加上特定环境、人物、情感纠葛、人生诉求,甚至戏剧的结构和形式,于是人们形象化地称其为“魔术剧目”。
魔术剧《终于失去了你》
小剧场魔术剧目的兴起大约有10年的时间。兴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魔术中有足量适合的节目。传统的魔术都是中小型的,大型魔术只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中小型魔术又是新人入门之地,新人新作众多,观众到小剧场不光可以见到魔术世代积累的精华,也可以遇到最新的独门创意。二是创作者都是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天然地就想和传统魔术有一些切割,做一些不同的尝试。三是观众也比较认可这种形式,自从小剧场话剧开始,观众就认可了小剧场演出亲近观众的特点,小剧场戏剧题材小巧、主题怡人、手段丰富,小剧场魔术也一样。四是不可回避的是小剧场演出门槛较低,主要是观演双方人力、物力、财力花费相对较小,创作和欣赏比较容易实现,同时小剧场的格局也比较能遮丑,对于不是艺术科班出身的大学生魔术师来说,驾驭小剧场,更得心应手。
小剧场魔术剧目都是走市场的,具有市场演出的特性。比如类型化,主要有三类,一是针对年轻人、特别是年轻情侣的爱情剧,剧中常有一个年少轻狂的魔术人,多年以后,痛定思痛,对于错失的青春、理想、爱情、友情感到悔不当初,本次参演剧目《终于失去了你》就是这样的戏,魔术师将20年前干净的自己(孙峥扮演)和20年后油腻的自己(沙文硕扮演)做对比,呼吁珍惜平凡的幸福,“看哭了”是这类演出常有的现象。二是针对小家庭、特别是孩子的亲子演出,包括童话剧、科学剧、双语剧等,其中科学剧最有特色,魔术师会在台上展现一些其他场所难得一见的大型科学实验,孩子们的尖叫声是这类演出的标配,本次参演剧目《魔法时光机》是这类剧的一种,不光有寻找孩子的主题,还特别设计了“比拼”过去和现在流行的多种玩具的环节,滚铁环、小霸王游戏机、激光眼罩等玩具的展示,契合了孩子们的喜爱。三是特色演出,如心灵魔术秀、气球泡泡秀、传统戏法秀、近景魔术秀、喜剧魔术秀等,类似专卖店,以魔术中的某一项为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展现,一些普通演出中不容易展开的专精,让观众感到别开生面、不虚此行。比如这次参演的《戏法传奇》,以说书人讲述戏法史的方式串联起各类传统节目,给予戏法艺术以集中的展现,许多观众感慨原来不知道中国戏法中还有这么多优秀的节目。
此外注重娱乐性。许多小剧场剧目带有喜剧性,语言里有梗,情节中有调侃,把开心麻花式的戏仿、戏说,脱口秀式的冷幽默,相声式的抖包袱与魔术表演相结合,发掘魔术中的喜剧因素,“90分钟演出80次笑声”是一些小剧场魔术的骄人文宣。
再有创意性,小剧场魔术剧目对市场需求反应快、变化多,常常从一个热点跳到另一个热点,如一段时间以来对国潮风的强力跟进、对新科技的持续纳入。
本次看到的小剧场魔术剧目在常规之外,也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对于主流大众文化的贴近。
一是参与了主旋律文艺的大合唱。比如参演剧目《爱不释手》中的一些表演,具有鲜明的爱党、爱国、爱生活的情愫,“时代回想”中魔术师变出一个又一个不同时代的音响设备,它们带着不同的时代之音。“冰雪时光”将魔术“悬人”的四种姿态同冬奥会上高台滑雪运动员飞到空中的矫健身姿相结合,以定格方式再现了他们为国争光的骄傲时刻。包括《戏法传奇》一剧表现出的民族自信,《终于失去了你》《魔法时光机》《查先生的魔法》等剧表现的珍惜爱情、怀念童年、倡导环保,都是一种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魔术剧《爱不释手》
二是整体制作上的精良用心。小剧场魔术并不是“贫困”戏剧的同义词,也许最开始是的,但如今《戏法传奇》《爱不释手》等剧目已非常注重观赏性。节目类型丰富,大、中、小规模搭配,演员类型多样,男女、庄谐搭配。同时舞台设施使用充分,灯光、音乐、LED背景、服装、化妆、道具装饰等都比过去考究许多。节目也编排有序,有一系列大小高潮与看点。
当然从总体看,小剧场魔术剧目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有些剧目会显得内容空洞、节奏拖沓,不能吸引人,不足之处还需要创作者再下功夫,再做提高。
大批大学生魔术师的出现是发生在2009年社会层面出现“魔术热”之后,此前魔术的新生力量主要是来自魔术界内部。外部新势力的进入让行业惊喜,大学生们有广泛的文化知识,有专门的技术素养,有热爱魔术的赤子之心,与职业魔术界也并不隔膜,许多人拜了专业老师为师,坚定地走在魔术艺术之路上,他们是魔术界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未来被行业寄予厚望。
(作者:徐秋,中国杂协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文中图片来源于“中国杂技”微信公号)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