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民间文艺>正文

村晚社火点燃乡寨热土热情(白浩)

2024-02-27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白浩 收藏

一场场在春天里的相会,一场场在村庄里的相会,绽放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春晚”早已化成飞花入万姓,在寻常巷陌、乡坝村寨以“村晚”而燃烧。在“村晚”的现场,处处可以感染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和幸福感,陶醉于生命野性和磅礴的活力,这熊熊火焰的燃料,是人民对于生活的热情,是民间创造活力的恣意释放。一场春晚,要兼顾的“既要又要”太多,而处处开锅的“村晚”则入乡随俗,量身定制,刚刚好。

(图片来源:“四川文旅厅”微信公号)

“村晚热”的偶然背后是必然。近年来,乡土再度成为热土,民心民情的欢欣鼓舞激励着“我要唱”“我要跳”的民间热情,“农家乐”“乡村博主”“村超”“村BA”“村晚”成为点燃这片热土的一把又一把火。“村晚”既是新鲜的,也是熟悉的,庙会、赛会、灯会、社火的记忆复苏起来,各地独特的传统文化与民俗生活再次火起来,各地的“显眼包”们就像装上了“永动机”,层出不穷。“村超”发源地贵州“村超村晚”合体自已不必说。在四川盐边县昔格达村的大型融媒体节目“天府文艺村晚”,水果大品鉴、拦路酒、敬酒歌、“上菜吆喝”“报菜名”、迎宾调、川剧变脸、唢呐、舞龙、锅庄、红彝蹀脚舞精彩纷呈。青海西宁市大通县“村晚”灯官祈福、舞龙灯、耍狮子、老秧歌、旱船等社火表演,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高抬、“种皇田”等非遗项目老树新绿。四川广元月坝村的村民挑着腊肉年猪来夸街,蒜苗姐晃动着蒜苗扎成的绿裙,天作幕地搭台,男女老少都可以上来扭一扭、跳一跳,土味的节目可以上,寻常的百姓娱乐也可以,跳大绳、滚铁环、踢毽子,但凡是唱生命、唱生活、唱社会、唱希望,那就人人都有角色,要的就是一个全民乐呵。城里的广场舞、坝坝舞,在这里就是“村晚”和坝坝宴,家家户户拼菜献艺的流水长席,全村人包饺子吃饺子,还有乡村集体经济分红。

“村晚”不光是乡村需要,城里人也同样需要,“村晚热”的形成正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和集体合力推动的成果。在“村晚”现场,也活跃着各类游客,多种类型的城市移民、候鸟扎进他们的“诗与远方”。在千篇一律的城市里,年味也淡,也可能会有各种“城市病”、工业文明病,人们迫不及待地奔向青山绿水的生态,扎进大自然的氧吧,也扎进自由自然的心态,扎进乡愁的治愈地。在村里,端出来的不光是农家腊酒浑和鸡豚足,更有山重水复的自然美景,和柳暗花明的人文景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奠立了新的产业发展思路,生态文明的发展解放出了乡村的新资源,各种大手笔的资金、资源也勇于投入,垒起“金窝”,孵化“金蛋”。产业革命不只在城市的高楼街道上发生,在乡土大地上,不光是传统的农耕产业在发生,也需要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乃至未来的新文明形态引入,新技术、新传播、新生活、新成员使得旧传统复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乡土的热情一旦有喷发口就势不可遏。过去一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眼看已呈燎原之势。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既有各地民间机构联合其他公司品牌和文化团体发起,也有网络主播热情参与,还有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的自主众筹,形式灵活多样,多成分混合生长,成为千红万紫的文化风景。

如今,重视农业、农村、农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复兴,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布局,也具有文明发展路径探索的世界性意义。“村晚”凝聚着乡村朴素的人情社会之歌,也孕育着新的创业之歌,返乡客里有省亲更有创业,回归是人回归、事回归、产业回归,也是希望回归、活力回归。到广阔的农村去聚人气、聚民心、发民力,只有万头攒动,方显活力无穷。

春之节与大地春之声应和,“村晚”处处开,锣鼓喧天,笑靥绽放,人民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家乡热土的热爱多层次展现。歌舞历来便有观风观政的窗口功能,是靡靡之音还是健朗之声大相径庭,当代各地各式的“村晚”则是自下而上的生命力传导,是希望之声,是新的春之歌。生机勃勃的乡土活力显示着新时代农村新的生产力、创造力解放。

“村晚”本身也是艺术界一堂鲜活的理论课。它们不是城市舞台的移植照搬,不是演一台就走,而是与各地歌舞传统的血脉基因融合,与各地本土特色文化资源融合,“土味儿”节目充分展现民间文艺的创造活力。“村晚”更是对于生活和大地热情的感染,它们回归艺术起源的本质,“村晚”内容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祈福,来源于娱乐,这些原生态的资源提供了充沛的艺术创造原动力。文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由此找到了新抓手,文艺创造与传播找到了新的资源库。向人民学习,走向民间、走向大地,接受大地的地气和热气、成为民间艺术常青树上的一枝一叶,无论是文艺还是生产生活,就有资源,就有希望。


(作者:白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红色主题与沉浸式戏剧融合焕发新活力(白浩)

2020新文艺群体:乘势拓展与主动作为(李明泉 白浩 唐浩源)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