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论“国潮”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黄诗娴 陈可凡)

2024-04-1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黄诗娴 陈可凡 收藏

【内容摘要】 自2015年以来,一批体现民族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视听制作能力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并呈现出富有深度的全年龄段现代动画美学风貌的“国潮”动画电影,开拓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风格与新路径。该类型作品以中国神话元素为基底,以重述神话为创作理念,在人物、情节、背景等内容方面承袭传统神话的内在气韵,辅之以现代叙事学与商业电影的标准范式。影像表达方面锐意进取,吸纳大量流行元素,从造型风格、时空组合、镜头语言等多方面突破了传统动画电影曾面临的困境。“国潮”动画电影既承袭与延伸神话内核,又通过“文化寻根”的方式将对当下问题的思考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系之中。

【关 键 词】 国潮 动画电影 神话重述 大众文化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一、“国潮”动画电影何以重述神话

以1922年万氏兄弟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为始,迄今为止我国对于动画艺术的探索历程已逾百年,而大银幕在各个年代均代表着动画制作水平的展示板与风向标,因此一部部动画电影无疑可视为这一探索历程的集中缩影。孙立军在其主编的《中国动画史》一书中将中国动画电影分为草创期、1949—1978、1979—1988、1989—1999、2000—2017五个时期,草创期以1941年的《铁扇公主》上映为标志,宣告了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艺术领域均出现构建“中国学派”的倡导,动画电影也开始了践行民族化风格的初步尝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我国动画电影民族化探索走向成熟,涌现出《哪吒闹海》《九色鹿》《山水情》等一批优秀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0年代起计划经济体制结束,创作方在自负盈亏的状况下选择拥抱市场,并以影片《宝莲灯》的上映为标志完成了这一转型。新世纪之后,随着全球化背景下新兴技术与新兴文化的涌现,相较于不断传入且口碑票房较佳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等进口片而言,中国动画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始终缺乏大格局、大突破、大影响的作品出现。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上映打破了这一现状,以6000万元左右的制作成本斩获了高达9.5亿多元的票房,并凭借其颠覆式内容创新与现代化视听效果在多家网络平台乃至主流纸媒上迅速掀起热议,打响了中国动画电影重新崛起的第一枪。此后接连涌现出一批以经典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它们对“西游”“封神”“山海经”“白蛇”等几个经典神话IP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解读与再创作,并将再创作情节与前沿光影技术相结合,最终成为了受众年龄广泛、商业成绩突出、艺术风格鲜明的作品群体。《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2019年暑期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创造了高达50.35亿元的票房神话,截至2024年2月仍位居国产电影票房史排行榜第四名,并累计获得了中国动漫金龙奖、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国内外重量级奖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潮”一词指近年来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审美特征、具有民族独特气质与爱国主义精神内核的流行风潮,它首先于时尚产品领域被创造运用,继而又快速融入一套立足当下时代前沿的审美话语体系之中。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国潮研究报告》指出,“国潮”概念已由特定的本土潮流品牌,转变为国货群体和带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等两个维度,具备了更为深厚广阔的内涵,即一种饱含国家/民族文化特色,又具备现代时尚潮流性质的广泛适用于各现代化艺术门类的风格总括。2022年饶曙光在《共同体美学视域下的“国潮电影”》一文中提出“国潮电影”概念,选取了动画电影与幻想电影这两类“最能够基于传统民族艺术,建立一个独特的想象域” 的影片作为主体命名对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潮”风尚同时以民族性与虚构性作为根基,因而其概念内核与这两类电影的创作理念极为契合。而在“国潮电影”的范畴之中,动画作品相较于幻想类作品又在数量与影响力等方面均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其中同样包括了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种种幻想元素,因而可进一步将近年来符合概念标准的动画电影作品并称为“国潮”动画电影。自2015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中共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长安三万里》《深海》这11部影片体现民族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视听制作能力,并呈现出富有深度的全年龄段现代动画美学风貌,符合“国潮”动画电影的标准,故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传统神话包括上古神话、古典神话文学以及民间传说、志怪等体裁,其在历代创作中曾生发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广泛深沉的文化意蕴,因而也成为了我国国产电影天然的取法对象与题材宝库。由于神话题材天然具有的超现实性,其影视改编过程中往往难以采取真人实景的方式予以复现,因而依赖影视技术的动画成为了与该题材更为契合的表达载体。自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至今,我国动画电影中以传统神话为题者呈现出较大的数量优势,这一趋势也延伸至相应研究领域。此前我国学界对于取材传统神话的电影研究,基本延续了神话学的治学理路,将相关影视作品作为神话元文本的另一重分身来看待,重在阐释神话文化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跨媒介传承。但“国潮”动画电影中因现代化改编而呈现出的种种实践先行特质,使得传统神话学相关理论不再适用,对全新理论资源的引入成为必然。

……


作者:黄诗娴 陈可凡 单位:集美大学电影学院/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3期(总第102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来稿须知

2024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度重点选题参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