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我们感受到文学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有关,与国家、民族的现实和未来有关。它不仅和天上的事务、想象的事务在一起,同时也和中国的命运、我们关心的重大事务在一起。
通过重新勘探和识别,作者对《聊斋志异》中内蕴的万物有灵及生物平等思想大加赞赏,并结合远古神话和古代哲学中首肯的人兽和谐共生关系,升格出“众生互缘而生,万物相依相存”的生命共同体观念。
研究和分析新时代文学中的脱贫攻坚书写,既能在厚重而富有激情的文学图景中总结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能在美学层面揭示这类创作的艺术价值与意义。
不断提高中国文学在全球语境中的对话沟通能力,用中国文学的生动笔触,向世界展现发生在新时代中国大地上的人间奇迹,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当代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挥更大作用。
农牧民作家们从不会在自己的创作中怨尤哀叹或是尖刻讽刺,而是让泥土和牧野中蕴藏的力和美冲出生活的地表灿烂绽放。
《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建设论稿》一书从“行业”视角切入,为文艺评论的研究提供新的启示。该书是对文艺理论公式化的纠偏,将理论作为评论的指南,并在评论的“反哺”中探索理论内在生命力,体现出理论自觉
该长篇小说叙述了由一具隐藏在洞穴深处的白骨所引发的一桩深埋人心渊薮之处的凶杀案,呈现出一幅关于现代乡村中人的自我发现、自我拷问与自我救赎的隐秘图景。
千磨万击还坚劲——读黄毅散文集《疼痛史》在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集《疼痛史》中,作家黄毅书写疼痛的记忆,讲述了自己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痛风,不得不求医问药多年,直到渐渐习惯疼痛、遂与疼痛抗争到底的生命体验。在关于疼痛的记忆里,作家忆起少年时期的梦魇与周围亲朋好友的波折人生和世事难料,从个人的疼痛与他人的疼痛中悟出一部事关疼痛的哲理史。黄毅继承了新疆人骨子里的坚韧与豪迈。在散文集《疼痛史》中,他
孙犁及其作品不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作家和读者,同时也是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出版与海外传播的重要样本。
阅读《雪线上的边关》是一次灵魂洗礼,可以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明白何为牺牲、奉献,明白为何要努力学习、要爱国爱家、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李廌的诗内容广泛,涉及面宽,既有行旅风光,景物风致,又有咏史述怀,且与友人唱酬不断,展示出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表达出个人得失的心理情绪;既能移山川于笔端,又能曲尽个人怀抱,语言明净如清荷出水,诗风幽雅似蓝天白云,用李廌自己的话来形容,真是“写得清风入嘉句,尽携爽气出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