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基于日本传统的大和绘和风俗画,又吸收了中国明清版画和西方绘画的技法,是最具日本特色的美术样式,并对19世纪末的法国印象派绘画和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时期是继先秦文化之后的一次重要文化变革的时代,尤其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中,开创性地实现了对人性本真的关怀,重新建立了审美实践的高地,支撑着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其中带来的绘画理论著述至今还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实践。
在最新出版的《梵高传》中,法国作家大卫·阿兹奥以梵高兄弟二人的大量书信为证,重新梳理了画家的一生。从中我们得以发现,那一幅幅广为人知的画作背后,是梵高生命中的一个个重要片段。
中国画创作中的问题不仅仅是画家本人艺术创作的事情,而是要从知识产权保护、展览评审标准、艺术推介方式,乃至美术批评引导等多方面都要有所思考和拿出举措。
尽管连环画这一画种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传播故事的方式发生改变等因素,更多地走入收藏领域,然而它的独特魅力,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大众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都是值得被珍视的。
中国彩墨画的生长基因依然根植于东方古典的传统沃土之中,仍旧建立在民族深厚的审美经验与人文精神之上,尤其要看到中国民间艺术对它的深刻影响和充分滋养。
谢之光、林风眠、关良三位海派艺术大师以截然不同的艺术道路,绽放出各具辨识度的艺术光芒,却又不约而同将传统国画带到现代,带到一个令人惊叹的新境界,共同树立起海派艺术的新风标。
历史上的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他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谓明代文人绘画高峰最有力的推动者,并主吴中风雅数百年。关于文徵明,或许人们还有很多认知有待拓宽。
儿童形象在西方艺术史中很常见。暂不说圣经主题中的圣婴和天使,文艺复兴以来,许多以现实中的儿童为主角的油画肖像,给艺术史增添了一股清流。
版画的制作涉及机械,也涉及基于化学的材料科学,甚至连现在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印木刻也要求精确地掌握颜料、纸张材料和湿度之间的关系,因此版画当然是一种科技艺术。
儿童作为题材的绘画既反映出人们对于儿童这个群体所怀有的共通希冀,也不约而同为其所处地域、时代的社会生活留下鲜活的视觉注脚,同时又因中西方不尽相同的绘画传统而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