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主流是什么?那些张口非冲突化、闭口非文学化的说法,我始终保持警惕。也许有人会说我保守,但我宁愿说自己是坚守。坚守戏剧的本体,回归戏剧的源头,才能看清戏剧的未来。
从上世纪80年代倡导“中国影视民族化”到新世纪提出“第三极文化”理论;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北国剧社”、90年代创立“大学生电影节”到新世纪创办“看中国”项目,始终坚持知行合一、践行学术的大艺术教育理念,彰显中国文化自信,体现了对于民族、国家、时代的担当精神。
李前宽作品曾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及“五个一工程”奖。建言献策建立“电影频道”和“中国电影博物馆”,以及国务院出台“关于繁荣中国电影产业的十项措施”,为繁荣中国电影大发展作出贡献。
我深切感受到何占豪先生肩负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音乐魅力的使命和担当。他身体力行、守一不移地将之践行,而先生那希冀中国乐器中能够在未来推出一两门世界级的民族乐器,让更多的世界人民欣赏、喜爱中国音乐的“中国音乐梦”,亦值得我们来学习、思索、践行、传承。
这就是叶少兰先生,做事认真到有时甚至觉得他不近人情,但正是这份执着,不负父亲叶盛兰先生从小的殷殷期望,成就了当下京剧小生里十有八九都宗法叶派;也正是这份执着,让叶先生表面上虽然淡然,但他以一颗拳拳之心,投入到一生热爱的京剧事业,同时也对身边人保持着一份熨帖的关注。
张立文先生之于我,是印在书本上的著名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是中国哲学专业课的必读篇目,他的理论是老师们课上悉心讲解的重要知识点,更是自己在期末测试的考卷上一笔一画郑重写下的答案。
杜鸣心先生成功的原因,除了访谈中提及的旋律优美、色彩斑斓、结构严谨等艺术特色之外,还得益于先生始终坚守的两个创作理念:一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每个音符都师出有名;二是自始至终心系听众,执着于创作“动情”的音乐。
孙其峰先生的花鸟绘画体系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深入研究与总结基础之上,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最宝贵的财富。传承这笔宝贵财富,将对当代中国花鸟绘画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常沙娜先生既是敦煌艺术的研究传承者,又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亲历者和实践者,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殚精竭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道一简介:1932年11月生于山东省齐东县(今邹平县)九户镇。艺术思想家、工艺美术学家、民艺学家、艺术学家、艺术教育家、文化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东南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全国第一批“艺术学”博士生导师。
冯骥才先生经历了“文革”到“新时期”的重大转折,他的作品和文章中有着对自我生命脉络的不断拷问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他以一个行动者和思想者的方式来构建和引导着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趋向。
仲呈祥简介:1946年出生于上海,弱冠时西迁成都。1964年参加工作,曾教过小学、中学,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文章,1978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同年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文学研究所师从朱寨先生,参加“六五”国家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写作,学治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任钟惦棐先生学术助手,兼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研究室主任。1990 年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电视》杂志主编。2001年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兼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材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蓝天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北京人艺艺委会顾问。早年习画,20世纪40年代开始接触话剧。主演话剧作品有:《北京人》《茶馆》《蔡文姬》《王昭君》《家》等。主要导演作品有:《针锋相对》《贵妇还乡》《吴王金戈越王剑》《故都春晓》《秦皇父子》《家》等。
郭启宏简介:当代剧作家、诗人、小说和散文作家,广东潮州人,1940年生,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北京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叶朗简介: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座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元骧简介 1934年10月生,浙江省玉环市人。我国当代文艺理论家、美学家。195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留校
马识途,四川省作家。1915年生,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党内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