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应得到足够重视

2021-03-02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中国曲艺家协会 收藏

  (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中国文化报》”,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epaper.ccdy.cn/zh-CN/?date=2021-02-23&page=3&detailId=%E2%80%8B%E4%B8%AD%E5%9B%BD%E6%9B%B2%E8%89%BA%E5%AD%A6%E5%AD%A6%E7%A7%91%E5%BB%BA%E8%AE%BE%E5%BA%94%E5%BE%97%E5%88%B0%E8%B6%B3%E5%A4%9F%E9%87%8D%E8%A7%86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方呼吁——

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应得到足够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这都为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依据。

  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先秦,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艺作为用说唱叙事的舞台表演艺术,堪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充满泥土气息的中国特色快乐学幸福课。然而遗憾的是,曲艺作为一门学科还没有进入国家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尚无一席之地。

  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曲艺搭上现代高等教育快车,是骆玉笙、侯宝林等老一辈曲艺家的殷殷嘱托,更是新时代广大曲艺工作者的热烈期盼。作为行业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和广大曲艺工作者之家的中国曲艺家协会,担负起了探索曲艺高等教育、推进曲艺学科建设的使命和责任,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实效性的工作:编撰首批高等教育曲艺本科系列教材,连年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设立中国曲艺发展史上首个曲艺艺术研究基金,成立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和曲艺教育学科专业委员会。这些探索性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支撑。

2021年2月1日,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名家谈中国特色曲艺学学科建设

  创建中国曲艺学学科刻不容缓

  仲呈祥(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从学理上讲,应当真正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高度,重新认识曲艺学在艺术学中的独特地位和别的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价值,从而认清这门源远流长的、植根于民间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当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这是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时代担当。

  确实,一大批优秀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曲艺作品,传扬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营造出化人养心的文化氛围,积极参与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真正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真善美、感悟真善美,而植根于民间曲艺则是一条必不可少的渠道。唯其如此,艺术学学科建设理应涵盖曲艺学的理论建构,方才更趋完整也更为坚实;反之,缺少了这根重要支柱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乃是残缺的和失职的。

  更何况,为了真正落实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的重要指示,我们理应刻不容缓地把“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的神圣学术使命和任务,早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突破传承困境 设立曲艺学学科势在必行

  姜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曲艺艺术能走到今天,是曲艺家代代相传、继往开来的结果,师傅通过口传心授,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价值判断以及代代遵守的经验和规矩传授给徒弟,实现了艺术血脉的传承。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曲艺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已无可避免地暴露出历史的局限性,诸如难以培养大批具备较高政治素养、文化修养、艺术素质的复合型现代曲艺专业人才;客观形成的师徒之别、门户之见无形中阻碍了各曲种之间相互切磋借鉴,甚至造成了一些陈腐、错误的东西以讹传讹地传了下去;注重技艺表演居多,培养创作思考者少,培养具有理论学术思考能力的人才少之更少……曲艺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亟须一大批从事曲艺或者与曲艺事业相关的科研、创作、表演、管理、传播、经营等方面的人才,单纯依靠传统教育模式难以胜任,唯有设立曲艺学学科,坚持两条腿走路,依托高校统一规范教育以及借鉴相关学科,方可以实现。

  自河南民俗学者任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曲艺学设想至今,几代曲艺人已经为曲艺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无论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研究队伍、研究成果均已取得骄人的成绩。目前,全国有32所大中专院校开展曲艺教育,20多所高校开设曲艺课程,大多数音乐类院校将曲艺音乐课作为必修的基础专业课程,由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主讲的《中国评书艺术》于2016年被教育部列为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200多个高校成立了大学生曲艺社团。这些都为设立曲艺学学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应将曲艺纳入中国现代艺术体系

  李心峰(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在讨论曲艺艺术不可替代的独立地位及曲艺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时,我们需要有更明晰的理论自觉和宏观层面上的理论共识,这就是要更为明确地将曲艺艺术纳入中国现代艺术体系之中,将曲艺艺术看作中国当下艺术体系中一个与其他基本艺术门类并驾齐驱、并辔而行的艺术基本门类之一。

  对曲艺艺术分类学的重视,将有助于现代艺术分类学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以往对曲艺艺术的忽略,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曲艺的艺术本性、历史、现状及重要地位缺乏认识,同时也不否认存在着对这种民族民间色彩十分浓厚的艺术的贵族式的轻慢态度。从艺术的民主性、人民性要求出发,就不能对这种在现实艺术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种类熟视无睹、置之不理。总之,现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自然体系,不能不给予曲艺艺术以应有的地位。

  健全曲艺教育体系 确立曲艺学科地位

  吴文科(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必须承认,目前的曲艺教育及学术研究,还远远不能提供并满足有关曲艺的人才培养、艺术传承、知识传播和经营管理等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曲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正规学校教育体系,确立并完善曲艺的学科地位,完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和解决目前曲艺文化深度传承和持续弘扬所存在的深层矛盾与严重缺憾,也完全可以通过孵化一代又一代的曲艺专业人才,彻底改变一个时期以来曲艺事业整体低迷的状况,从而在不断造就大批各类曲艺专业人才和深化曲艺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积聚曲艺发展的后劲,真正持续不断地推进曲艺创演和整个事业的全面繁荣。

  搭建起一个科学化、系列化的教育链条

  崔凯(中国曲协顾问、中国曲协曲艺教育与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

  解决曲艺专业化教育的结构断层问题要标本兼治,搭建起一个科学化、系列化的教育链条。一要加强少儿曲艺教育,二要拓展曲艺中等专业教育渠道,三要促进高等职业学院开设曲艺专业,四要推进曲艺本科教育的发展,五要借助通识教育的有利条件,推广优秀曲艺作品欣赏课,六要努力争取在有条件的大学里设立曲艺研究生学位点。当曲艺队伍中也有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曲艺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便可迈入正道,阔步前行!

  培养曲艺研究的高端人才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是曲艺得以传承发扬的重要一环,这一问题历来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几年,因一批行内同仁呼吁设立曲艺学科、曲艺进校园而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大家已初步达成共识,这不是要不要去做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去做的问题。如果高校及科研机构有一批研究曲艺的专家,高水准的研究成果频出,形成足够的声势和影响,将曲艺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将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所出版的曲艺研究论著中,大多是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整理而成的,这些青年学人已逐渐成为曲艺研究的主力军,潜在地决定着曲艺研究的格局与未来走向。

奠基之作

  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正式出版 标志着曲艺学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3年至今,中国曲协和辽宁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历经8年时间,凝结着数百位曲艺工作者的心血,于2020年底全部出版。系列教材由仲呈祥、姜昆担任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由高教出版社编辑出版,包含《中国曲艺艺术概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评书表演艺术》《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相声表演艺术》《快板表演艺术》《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共12册,范围涉及曲艺史论体系、曲种表演体系、曲艺话语体系、曲艺资料查询体系,内容丰富翔实。作为高等院校曲艺学专业的基础教材,该系列教材有力建构起曲艺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系列教材问世在中国曲艺发展史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发展千年之久的中华曲艺终于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系统规范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教材,填补了高等院校艺术学教育的空白,标志着中华曲艺学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一经问世便引来业界关注

业界点赞系列教材

  艺术概论家族中的曲艺奇葩

  谢柏梁(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原主任)

  《中国曲艺艺术概论》经过近两年的使用和传播,在高校中有口碑,受学生之欢迎,得社会之呼应,受学界之推崇。该书关于曲艺艺术的结构铺排,主要从曲艺的本体、形式、创作、观众、作品、表演、音乐和审美共八个方面,予以分专题的深入探讨和阐述。

  曲艺本体论,历史感与逻辑性兼具。比方曲艺一词,先后经历了西汉编定的《礼记》、清初李渔的《春及堂诗跋》、民国张云舫“小三姐听了各样的曲艺”,直到1949年到1953年正式将曲艺定名为一门用口语说唱叙事的表演艺术,这就令人为之叹服。关于曲艺的集体性与群众性、口头性与通俗性、传承性与稳固性、变易性与广容性,都分析得特别到位。曲艺作品与曲艺表演这两章,写得非常精彩,题材内容从公案侠义、风俗趣闻、历史演义到时闻素材,都予以由点带面、有分析且有小结的阐述。

  本书的流播一定会引起诸多文学概论与艺术概论编写者的重视。如果新的文学艺术与美学概论中缺失了曲艺概论这一最具通俗性和群众性的篇章内容,恐怕是不能够称之为“概论”的,而是以偏概全的旧观。

  创新曲艺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

  柴京云(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在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走向民族复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黄金年代,中国曲艺家协会与辽宁科技大学组织编写的《快板表演艺术》一书的问世,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一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作品、一部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教学著作,它必将在中国教育史和曲艺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印记。

  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系列教材,《快板表演艺术》的推出创新性地打破了地域、流派、师承的格局限制,使快板由民间走入高等学府。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交融,让快板表演艺术在有广泛的民间受众的同时,还有了更高的文化支撑。这种支撑在不断提高曲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使曲艺人在树立精品意识、讲好中国故事、以优秀作品引领人的同时,也反哺了民众对传统文化作品的喜爱,使作品更有筋骨、接地气、有温度,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开卷有益 诚不虚也

  苗阜(中国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曲艺学本科教材,《相声表演艺术》这本书由相声的源流、定义、分类入手,从相声表演基本功、相声的包袱、相声表演的多方合作、捧哏技法、相声创作与文学、相声的文化意蕴六个方面系统、完整、深入浅出地对相声表演艺术进行了论述,并在全书的最后辟出专章对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相声、当代相声的名作进行了经典赏析。

  在推动中国曲艺学一级学科建设过程中,《相声表演艺术》是实现曲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新时代的科学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为高校莘莘学子和广大曲艺爱好者、曲艺从业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学习、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曲艺文化的大门,开卷有益,诚不虚也!

 2014年7月7日,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织编写曲艺高等教育本科教材

2020年11月26日,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浙江音乐学院召开

 

  延伸阅读:

  文旅中国客户端,50万+阅读量: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方呼吁——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应得到足够重视

  “中国文化报”微信公号: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应得到足够重视

  中国曲协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研究(曲奇力)

  中华曲艺如何再创时代新经典(鲍震培)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曲艺学研究:奠基与提升(吴文科)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