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编读往来>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四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欣赏

2020-01-0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 收藏

  2015年10月创刊的《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在2019年共发刊12期,合计168篇理论评论文章。回看2019年总篇目(点击查看)。《中国文艺评论》月刊每期封二封三封四都有艺术作品全彩印呈,中国文艺评论网特集纳推送2019年四封推荐的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以飨读者。


  【美术作品】

(第1期)湖山(瓷板画)/李砚祖

  陶瓷在烧造过程中,因温度引起釉的组分的呈色变化而出现所谓“窑变”现象。如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的均窑,其使用乳浊釉,呈色剂为氧化铜,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入窑一色,出窑万华”的窑变效果。当代高温窑变陶瓷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成就,是景德镇继宋代影青、元代青花釉里红、明代五彩、清代粉彩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湖山》窑变山水瓷板画作品利用了高温窑变的工艺和机制,表现中国山水画的泼墨泼彩的效果,高温一次烧成。作者追求中国山水画的大写意笔墨和泼彩效果,而这一切又必须通过火来达成,最终其画面色彩层次丰富艳丽,笔墨刚劲,效果迥异于中国画,它是瓷的语言、釉的语言、火的语言。

(马凯臻)

(第2期)三峡人家(中国画)/何波

(第2期)希望(油画)/张法根

  少有艺术家将背影作为画面主体,何况是青春少女的身姿。微风掠过发梢,阳光落在尚显稚嫩的肩头,少女们望向远方,一片冉冉升起的建设景象,正临近田野的边缘,这无疑激起她们的好奇和憧憬。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周遭的一切开始变化,现代化的图景不断涌进人们的视野。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时刻,近景的少女们显然已感受到这一点,在农活暂歇的瞬间,她们充满向往和期待,注视着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建设景观。顺着她们的视线,我们一起目睹悄然的新变,不禁地想,少女们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么?她们会成为弄潮儿,还是见证者?或许,她们就是我们,并不分彼此。与同时期伤痕美术相比,当大部分作品还沉浸在对过去历史的控诉里,带着难以抹去的伤痛与压抑,色调浓重而沉郁,而本画作却已立足新的现实,以清新明丽的笔调,描绘新时期的新希望,带引观者张看新的未来,道出另一种欢欣的时代心绪,这显然十分难得。

(李昌菊)

(第3期)烟光细雨图(水墨画)/陈志威

释文:

烟光细雨中,黯黯晓霞濛。

可惜花间路,只有树摇风。

戊戌澳门,陈志威

(第3期)西沙之晨(油画)/何岸

  《西沙之晨》作为军事题材作品,其卓秀处在于让国家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细节巧妙遇合,且遇合得真诚而自然:渔家的丰饶,渔家的欣悦,皆生动体现在解放军军舰光辉雄大的景深里。画面截取式的开放构图,将画家与观者视点,设立在船尾,大大增强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船上弹尾活泼的海鱼特写,风浪间倾侧的船身刻画,进一步确证了这种真实感。真实让原本容易流于空洞的宏大主题,变得真诚,朴素而感人,这又是画家匠心独运处。画家的才情,更体现在他为两位劳动着的渔家女传神写照上。与此前类型化的女性劳动者相较,同样是健康明朗,同样是天质自然;但这两位,尤其是低眉凝思、思致悄然的那位身上,在写实图真的形色中,不可掩抑地流淌出脉脉诗意柔情。一脉柔情,或许是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或许是内涵着画家后来走向唯美抒情风格的诗意泉源。

(王新)

(第4期)江陵千里一轻舟(水墨画)/胡天民

  胡天民先生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笔墨、修养带到了今天。他画得很慢,把传统的笔墨给消化了,干笔的多遍皴擦生动灵活,淡墨的渲染、远山的泼写轻松自如,把人引入浑厚华滋的境界。他用的虽是传统技法,但并不感到陈旧,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使人感到畅神,如古人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刘曦林)

(第5期)鲁迅(油画)/靳尚谊

(第5期)雪山前放牧的女孩(版画)/袁庆禄

(第6期)鸟鸣山更幽(中国画)/李汉平

(第6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国画)/吴冠中

(第7期)无边心潮(水墨画)/贾又福

(第7期)农家(版画)/伍必端

(第8期)遥远的星光(油画)/李前宽

  1972年初春,“文革”浩劫进入后期,电影厂尚未完全恢复生产,吉林省将举办全省美展,省内业界同仁很为欣喜并积极参与。我在9.6平米的“鸟巢”苦心构思画题。那些日子我正酝酿创作一部作品,反映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提倡“新木刻运动”那段往事。当时,鲁迅先生鼓励木刻青年以木刻版画为民族与时代的进步而战,并积极推荐德国现代著名女版画家柯勒惠支的木刻作品,《反抗》《母亲》等名作正是在那个时期走进了中国。同时期,鲁迅先生还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夜不能寐,深感中国之命运在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突然,我眼前呈现一幅画面: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鲁迅先生刚刚读完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内心激动。他推开窗,望着深邃夜空中的北斗七星,居然忘记了手指间的香烟。背景的墙上正是先生推崇的版画《反抗》,画面是静态的,而鲁迅先生是心潮澎湃的。

(李前宽)

(第8期)正定隆兴寺摩尼殿观音像写生(中国画)/朱伯华

(第9期)雨醒诗梦来蕉叶(中国画)/张弓

(第10期)你的飞翔我的梦(版画)/白雪尘

  科学不喜欢没有解释的巧合,而这巧合正是艺术的特征。当现代工业制造的飞行器在深邃幽远的天空轻盈划过,一支羽毛——曾经属于自然和生命的天鹅的羽毛,也在御风飞翔,仿佛梦境在荡漾。我希望能以简洁的构图和细腻的刀法,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及内心的渴望,让灵魂与时代同行。

(第10期)香远益清(中国画)/关阔

  钝公,名关阔,性淡泊,意高远,远世俗,声名不显。晚年益厌表露,恐为世人知。然京城海外名流,有识者多驱驰千里,赴塞外山城拜访,渐成知音之交。蔡若虹先生有诗赞之:“好似山花寂寞不胜春”“只有这般风格最崔嵬”。钝公以书画名世,寄情遣兴而已,不鬻一字一画。媚人渔利者,辗转难得片纸;引车卖浆者,怜其生计之艰,屡以书画助之;友人至交,则来者不拒,欣然命笔。人曰:钝公人格超拔,境界邃远,学养丰博,禀赋过人。其书画深得传统真髓,参以西画、版画、浮世绘、金石篆刻笔意,聚万千意象,以自我之灵府涵化之、感育之、熔铸之,径由胸次出放,汇于腕底毫端,成于纸上烟云。正如晚清《蕙风词话》所云:“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坡公。”

  余尝见钝公作画,目耀耀,气闲闲,意雄雄,初下笔斩截如剑,迅疾如风,老干苍岩,远水近山,一挥而就。画鸟尤重阿睹传神,运笔极慢极稳极细,霜素凝鲜,体精入微。春水秋波之态,朔风冷云之气,脉脉凛凛,流盼自得。我想,钝公是想让画中的鸟说话吧,是想让它说出自己想说却没能说出的话吧!

  如今,钝公已远去三年矣。先生在时,我时常把翠鸟摄影新作拿给他看,每每勾出先生佳思妙悟,遂挥毫落墨,其乐无涯。今夏在南国沙县郊野,新荷初放,翠鸟流连,追拍良久,偶得神似钝公画意者,惜无以相示,慨叹不已,因拟小诗以念之:“家住烟波溪,已历风和雨。常思天地宽,志岂在池鱼?”倘先生在“平行世界”有感,不知以为然否?会意一二否?己亥秋深,观钝公画翠鸟小记。

(微评/思澜)

(第11期)天坛祈年殿(水彩画)/关广志

(第11期)云闲入太古(中国画)/李雨阳

  雨阳的画,十余年前不是这样,画得奔放激烈,淋漓痛快。但后来他渐渐不满足于自己的画法,寻找一种“复古”之路,我这里所说的复古是寻找一种早被当代丢失的古意。形式之新,如戴帽穿衣,一眼能详。而“内美”则“不务外观”,甚至是“非常人所能见”,不细度细品难得其妙。内美,是精神境界之美,不夺目,不张扬,内力凝聚,风光万端,细品慢读,韵味无限,为中华美学灵魂。

  (微评/大利)

(第12期)使命(中国画)/李玉旺

  获奖评语:

  《使命》是作者在一定生活基础和感受之上创作而成的,整体以人物画的形式,表现新时代消防员们的面貌。作品较为深刻地体现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理念,反映了新时代社会中的正能量。画面描绘了消防员刚出火场的艰苦场景,人物形象较为生动。消防员沾满灰尘带有擦伤的脸上,疲惫中透露出沉着、坚毅与顽强。他们安静伫立,专注地等待着指令,随时准备出击,保卫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在绘画语言上,作品采用工笔重彩的方式,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骨法用笔,在遵循严谨的人物解剖基础上进行主观变形,用丰碑式构图法,勾勒出魁梧的身躯,配以蓝灰黑色,使人物展现出一种雕塑感,产生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作品旨在呈现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卫人民生命财产而无私奉献的平凡英雄们,他们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坚实后盾。

微评/龙瑞


  【书法作品】

(第1期)寄语《中国文艺评论》创刊三周年/张世英

(第4期)胸次豪端联/邓石如

(第6期)博鳌小镇/周文彰

(第9期)石恺《沙阳十里平流》诗句/罗辉

释文:

明 石恺咏《沙阳十里平流》

天沉四壁空中影,

人棹孤舟镜里行。

罗辉 书于沙村里

(第10期)唯中华有才于斯为盛于今为盛/朱伯华

(第12期)杜甫《秋兴八首》/侯少楠


  【摄影作品】

(第1期)林间花雨弄春晴/见昕

(第2期)山谷/陈大志

    无论量子力学存在多个平行世界的理论能否得到科学证明,摄影艺术的哲学意味都在于追求不可见的未知。《山谷》的艺术价值不在于光影和叙事,不在于精妙的瞬间,更不在于物理的事实,而在于它的“象外之境”。从2013年的“墨影画韵”到2018年“平行之外”,作者以直击本质的努力和不惧冒险的探索,寻求摄影艺术的回归与突围,尝试着进入艺术的“平行世界”的不同可能。探索让我们期待和坚信摄影艺术未来的美好,犹如高悬在现代性时空中的神秘彩虹。

(白漠)

(第3期)天地交响/白建春

(第4期)南迦巴瓦之晨/方小玫

(第5期)四围山色渐无相/郭昌平

(第7期)进化论美学/思澜

彩鸟衔魚入口,魚带玉珠两圜,相生相克生物链,慨叹大道自然。

世间本多奇景,被人忽略一边,摄者灵感抢瞬间,哲思短暂永现。

——调寄西江月

(田连元 评书表演艺术家)

(第8期)蒸蒸日上/袁廉民

(第9期)御风者/张永刚

(第11期)黑夜的底片/李刚

  李刚先生以摄影家独特的心灵感受和高妙的技术操作,解放了被物质和形体束缚着的万物的灵魂,澄明和开显了物象后面一个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深远、广大和永恒的世界。这不仅坚定了我对艺术价值向度的理解,同时让我感受到更多具有超越性的事情。眼前这幅作品可喻为“黑夜的底片”,黑白颠倒,跃迁无碍,令人反复凝视,沉浸不已。那些白色的精灵聚集在一起,仿佛是深邃的星夜的反转或别个化身,白色的虚空幻化或隐匿了一切邃密的存在,黑色的星光是宇宙晶亮澄澈的眼神,仿佛看透了世间的一切,包括你和我。小时候常于燕山深处夜行,对黑夜的神秘、寂寥和幽美深有感受,却无以名状。爱好摄影后,常常沉思遐想:摄影艺术怎样以图像的方式表达和呈现深幽迷茫的黑夜呢?多年来屡试屡废,无一惬意者。几年前曾著散文《黑夜之美》,以文学意象拟之,似略有所得。现在看到这些黑夜精灵会说话的眼睛,感觉到顺着这点点晶亮深邃的缝隙,触摸着宇宙神秘存在的复杂表情。这种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心灵波动,大概就是摄影艺术的特殊魅力和永恒价值吧!

  (微评/思澜)

(第12期)新三峡/黄正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网编:韦英俏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总目录来了

  《中国文艺评论》荣膺2018刊博会“中国最美期刊”,快来围观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总目录来了,先睹为快!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欣赏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